三中全會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,以保障改革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推進,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,很多領域互辦公室出租相關聯,改革需要更高的協調性,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改革成效,最終實現善治呢?記者就此專訪了北大政府管理學院教授、國務院政府職能轉變專家組成員燕繼榮教授。
  《21世紀》:1998年機構改革,國家體改委改為“體改辦”。2003年3月有巢氏房屋併入國家發改委。現在重新設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,公報提出,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”的主要職責是四項,“改革總體設計”、“統籌協調”、“整體推進”、“督促落實”。您怎麼看待這個小組的設立?
  燕繼榮:成立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”,表明瞭中央推進改革的一種決心,也是具體落實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的體現。首先,它起碼說明瞭兩點:第一,改革在認識方面又進了一步,即推進改革刻不容緩,且需註重改革的系統性;第二,小組的永慶房屋設立,是把深化改革的口號具體落實到了行動上。
  其次,在進行了30多年的改革巴里島之後,摸著石頭過河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。以往,我們的改革大都是實驗性改革,且多為基層試點,遵循一種自下而上的路徑。現在,現實需要推進頂層設計,比如基層民主選舉、社會管理創新最終還是需要頂層設計的配合,即自上而下的改革,需要有一個總體的戰略和總體的方案。
  最後,改革需要專門化、日常化,要全面系統地推進改革,而不是就事論事,全民推進改革深化改革,就要求有一個專門的權威性機構借貸來推進與協調。
  《21世紀》:推進改革,必定會面臨觸動現有利益格局,如何突破既得利益階層的阻力?
  燕繼榮:設立這個小組,對於突破一些既得利益格局有一定幫助。我們知道,既得利益格局大致表現為部門主義、行業主義、地方主義、官僚主義、特權主義等,這個小組具有很高的權威性,其判斷和決策可以超越部門、行業、地方和特別群體,相信它在突破這些既得利益、推進改革方面會有一定的作為。
  如何突破這些既得利益格局的方法論也很重要,大致包括:由黨和政府領導班子領導改革的進程並推進改革,這包括與政治、行政力量相關的組織機制;再就是通過壓力機制,比如把改革成效作為考核相關官員的標準之一;最後就是依托群眾路線,形成倒逼機制。民眾對於改革的呼聲一直存在,滿足這些改革需求也將成為突破既得利益格局的一種動力源。
  《21世紀》:公報提出,“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,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”。這涉及政府改革,您認為接下來政府機構改革應該如何進行?幹部體制改革該如何進行?
  燕繼榮: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理應放在機構改革、職能調整、人事改革、制度創新等方面。服務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實現需要有兩個方面的努力:一是改造我們的政府,實現政府改製和減負,讓它真的成為一個提供良好公共服務的機構;二是改造我們的社會,鼓勵“第三部門”的發展,在能夠實現社會自理的領域盡可能實現社會自治,在不能自理的領域,實行政府與社團組織的共管共治。
  本來,我們的幹部人事制度體現了績優選拔的原則,具有一定的優越性,因為人員都是通過層層篩選選拔上來的(比如高考、公務員考試等等),但是現實中也存在一些幫派主義、天花板現象、激勵機制不足的問題,並且人員的退出機制一直不很完善,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具有優越性的幹部人事制度,有時甚至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。現在,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,就應該解決以上的問題。
  《21世紀》:公報提出,“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,膽子要大、步子要穩,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”。您認為應該如何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?
  燕繼榮:改革、發展與穩定的關係需要處理好。改革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,穩定當然是首要的原則之一,且穩定是改革的前提。但是,穩定是一種動態平衡。任何改革大業都有一定的優先次序,那麼如何確定改革的優先次序,就看是否會對穩定有什麼影響。比如那些會影響穩定的改革,可能就不會優先考慮。
  《21世紀》:未來,改革將如何實現善治?
  燕繼榮: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。實現善治的關鍵在於處理國家(政府)與社會的關係。在我看來,善治有三代理論。善治理論1.0版本主要是以“政府治理”為核心的理論。它強調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體,甚至把公共管理定義為政府管理,因此,“善治”通常被理解為政府良政的結果。於是,打造良好政府,實現對社會的有效管理,被視為第一代善治理論的追求目標。
  善治理論2.0版本是以“社會治理”為核心的理論。它強調社會組織乃至公民個體才是公共管理(尤其是地方、區域或基層公共事務管理)的主體,並且把“社會管理”的概念納入公共管理的範疇,把“善治”主要理解為社會自我管理的狀態。
  善治理論3.0版本的主要代表是“公共治理”或“協同治理”理論。3.0版本的善治理論強調“公共事務公共管理”,它把公共管理定義為政府、社會組織、社區單位、企業、個人等所有利益攸關者共同參與、協同行動的過程,認為“善治”意味著國家與社會良性互動、協同治理,因此,建立集體決策和共同參與制度,加強公共選擇和公共博弈,實現責任共擔,利益分享,權力協同,這是第三代治理理論的主要訴求。
  簡而言之,協同治理的核心就在於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,政府的歸政府,市場的歸市場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,“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,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”。現在我們的改革逐步朝著這方面進行的。處理好了政社關係,建立政府與社會、政府管理與社會自治的良性互動和分工協作,並且由權威機構推進系統性改革,就可能會實現善治。
 
(編輯:SN091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l94zlvw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